1、设计依据
(1)、提供的设计委托书。
(2)、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 5102-2010)。
(3)、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宽带光纤接入工程设计规范》(YD 5206-2014)。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设计规范》 (GB 50846-20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2006)。
(6)、现场实地勘察和收集到的原始资料。
2、工程概况
宽带网络是信息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基础设施,宽带网络和服务已逐步渗入到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
在“十二五”国家战略性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实施宽带中国工程,加快了信息网络宽带化升级,推进城镇的光纤到户工作。
为适应城市建设与信息通信的发展,满足广大居民对通信业务的需求,实现资源共享,特进行本住宅区光纤到户通信设施的建设。
本设计为项目一阶段设计。
为满足小区内用户宽带业务的需求,本工程在该片区(一期)住宅建筑红线内配合用户光缆敷设路由,建设小区内通信管道,并由所属设备间(电信间)至小区用户内的家居配线箱,建设用户光缆及相应的配套设施。该项目共需建设通信管道0.025沟公里,折合0.050孔公里。建设用户光缆30条,共计732芯,建设配线区3个,建设FTTH小区住宅用户616户。通过PON技术使小区所有用户通过无源光网络接入PON网络系统,满足用户需求。
3、预算总投资、总工日及主要经济指标
本工程总投资385907元。
管道部分:14161元,线路部分:371746元
本工程技工921.72 工日,普工430.84工日,总工日1352.56工日。
其中管道部分:技工14.54 工日,普工44.89 工日,总工日59.43工日。
光缆部分:技工907.18 工日,普工385.95 工日,总工日1293.13工日。
管道每孔公里造价:14161元/0.050孔公里=283220元/孔公里。
每芯公里综合造价:371746 元/115.624芯公里=3215.13元/芯公里。
每户综合造价:385907元/616户=626.47元/户。
4、文件组成及分工
本文件为项目,包括管道及用户光缆工程内容,出版一册设计文件。
通信管道册负责建筑红线内小区管道的建设,用户光缆册负责小区内用户光缆的建设。
本工程共需建设各种程式管道0.025沟公里,折合0.050孔公里。各种程式光缆24.615条公里,折合115.624芯公里。共计建设用户光缆30条,共计732芯,建设配线区3个。
PON系统由局端设备(光线路终端OLT)、无源光分配网络ODN和用户端设备(包括光网络单元ONU、光网络终端ONT)组成。其光纤配线接入主要为以下两种方式(如下图)
其中,方式一适用于别墅区,方式二适用于多层或高层住宅区。
FTTH指光纤进入到每个用户家中,将光网络终端(ONT)安装在家庭用户。FTTH的显著技术特点是不但提供更大的带宽,而且增强了网络对数据格式、速率、波长和协议的透明性,由于用户端设备体积小,家庭环境很容易满足ONT的安装要求,简化了维护和安装;FTTH采用无源网络,从局端到用户可以做到完全的无源;每用户可分配高达30Mbit/s甚至更高的独享带宽。
ODN负责连通OLT与所属的ONU。ODN为OLT与ONU之间提供光传输手段,其主要功能是完成光信号功率的分配。
ODN由接入光缆、无源光分路器、光交接设备、光分纤设备和光缆接头及用户终端设备组成。
接入光缆分为主干光缆、配线光缆、用户光缆、蝶形入户光缆等几部分内容。本工程主要负责ODN中用户光缆、蝶形入户光缆等通信设施的设计。
(1)对外以住宅区规划红线为界。红线内管道为本工程建设,红线外管道为运营商建设。本工程负责与外部管网衔接手孔建设。
(2)对内以建筑物为界。建筑物内管线由建筑设计方负责建设,建筑物外住宅小区内管道由本工程负责建设。
(1)对外以用户接入点(光交/电信间ODF)为界。用户接入点至户内家居配线箱用户光缆为本工程建设,用户接入点至本地光缆网配线光缆为运营商建设。
(2)对内以户内家居配线箱为界。家居配线箱至户内信息插座各种缆线的敷设由住宅电气设计方负责建设,家居配线箱至用户接入点(光交/电信间ODF)敷设的缆线由本工程负责建设。
(3)光分路器及光跳线的设置由各运营商负责建设。
1、本小区通信管网设计应与住宅区其他设施的地下管线整体布局相结合,综合考虑确定管道建设路由。通信管道、设备间、电信间必须与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同步建设。应满足至少三家电信业务经营者通信业务接入的需要,并预留一个备用管孔。
2、管道路由以住宅区设备间(电信间)为中心向外辐射,应选择在人行道、人行道旁绿化带。应敷设在良好的地基上。
3、如道路超前建设,可考虑在穿越道路、小桥等地段时敷设预埋管道。
4、小区管道应与光缆交接箱引上管及楼内预埋出楼管相衔接。
5、小区管道应与公用通信网管道互通,应在小区红线内设置用于衔接的人(手)孔,以便于各运营企业管网的接入。
6、通信管道应与高压电力管、热力管、燃气管保持安全距离,并宜靠近通信业务量较大的道路一侧。
7、通信管道的管孔数应按远期光缆条数、规格和管群组合类型及备用孔数确定。管孔总数量应满足电信运营企业的需要。
8、 地下通信管道在路经市政道路时,埋深与间距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 50373的有关规定。
通信管道、通道和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表
注:(1)主干排水管后敷设时,其施工沟边与管道间的水平净距不宜小于1.5m。
(2)当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净距不宜小于0.4m,通信管道应做包封。
(3)在交越处2m范围内,煤气管不应做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上述情况不能避免时, 通信管道应作包封。
(4)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净距可减至0.15m。
9、地下通信管道的最小埋深,在住宅区内应根据场地条件、管材强度、外部荷载、土壤状况、与其他管道交叉、地下水位高低、冰冻厚度等因素来确定。管道最小埋深不应低于表1 的规定。
注:① 塑料管的最小埋深达不到表中要求时,应采用混凝土包封或钢管等保护措施。
② 管道最小埋深是指管道的顶面至路面的距离。
10、塑料管道弯管道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10m 。
11、管道敷设应有坡度,坡度宜为3.0‰~4.0‰,不得小于2.5‰ 。
12、地下通信管道进入建筑物处应采取防渗水措施。
13、在管道拐弯及分歧点、建筑物引入等处;在交叉路口、设有室外交接箱的地方、道路坡度较大的转折处、采用特殊方式过路的两端(如拉管)等场合时设置人(手)孔。
14、人(手)孔位置应与燃气管、热力管、电力电缆等地下管线的检查井相互错开,其他地下管线不得在人(手)孔内穿过。
根据甲方提供的资料,按照规范要求,该小区设置了1个设备间及2个电信间,具体位置详见图纸。
从现场勘察情况看,设备间及电信间选址与工艺要求基本符合要求。
本小区管道建设路由系配合小区内配线光缆及用户光缆设计布线路由走向,并综合考虑其他管线布设情况确定的。该管道建设路由基本位于小区绿化带或楼前人行道下,具体建设位置系由甲方确定的。
管道建设容量以一个标准孔(φ110/90)为基数计量。一个标准孔可穿放3孔塑料子管(φ34/28),原则上1孔塑料子管只穿放1根光缆,但皮线蝶形光缆在满足管径利用率条件时可穿放多根。
根据本小区通信光缆分布情况,考虑运营商接入配线光缆需求并结合远期规划预留,取定通信管道建设容量为4孔,具体建设容量分布见图纸。
(1)在管道铺设过程和施工完后,应将进人孔的管口封堵严密。
(2)铺设塑料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土质较好的地区(如硬土),挖好沟槽后夯实沟底,回填50mm细砂或细土。
(3)塑料管道的接续应符合下列规定:
① 塑料管之间的连接宜采用承插式粘接、承插式性密封圈连接和机械压紧管件连接。
② 各塑料管的接口宜错开。铺设该管道时宜组成形状整齐的群体,形式可视具体情况而定。单孔双壁波纹式塑料管单根长度为6米,采用承插式方法连接,单根管道之间设置间隔架进行固定。
管道敷设深度随小区道路建设而定,在满足设计规范最小埋深的情况下,结合手孔设置及周边交越管线等情况综合确定本小区管道的埋设深度。
小区人行道建设管道埋设深度为1.1米。
(1)人(手)孔设置
本小区设置的管孔容量为4孔。根据上述管道手孔设置原则,在管道拐弯及分歧点、建筑物引入处、交叉路口、设有室外交接箱等处设置手孔。
手孔程式及规格为:
中方2型手孔(长x宽x高:1200x700x1300mm)
(2)为便于各运营企业管网接入小区管网,本工程在小区#9号楼东侧附近设置用于衔接的#01号手孔,通过该手孔可与附近的公共管网接通。
(3)该小区内设置的手孔盖应有防盗、防滑、防跌落、防移位、防噪声等措施,井盖上应有明显用途及产权标志。
本工程建设范围所在地区,地下水位较高,部分路形有一定弯度,鉴于住宅区地下综合管线较多,地下障碍物复杂以及施工期限急迫或尽快要求回填土等特点,故综合以上各因素,本工程主管道材料选用单孔硬质双壁波纹塑料管管材(φ110/90),进楼管选用(φ50/46mm)实璧PE管与楼内预埋管相接。
单孔硬质双壁波纹塑料管管材。该管材管壁光滑,布放电、光缆摩擦系数小,有柔性,易弯曲,能躲避一般的地下障碍物;物理及化学性能稳定,不受酸碱的腐蚀,也不腐蚀电、光缆;密封性好;安装接续方便,宜于快速施工;质轻,运输及安装方便,为当前建筑电信管道的首选管材。
以上两种管材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3部分 双壁波纹管》(YD/T 841.3-2008)及《地下通信管道用塑料管 第2部分 实壁管》(YD/T 841.2-2008)的标准要求。
本工程根据开发商确定的管道路由位置,根据配线光缆及用户光缆的设置情况,结合楼内预埋管位置,按照上述管道设计原则及建设需求,在静海古韵阳光小区的区内道路以及楼间甬道等处共建设双壁波纹管管道4孔管道0.025沟公里,折合0.050孔公里。建设砖砌中方2型手孔12个、小号手孔15个。
1、住宅区内的光缆敷设路由应根据地理环境和住宅区综合管道的规划确定。
2、本用户光纤建设工程需划分光缆配线区或光缆交接区。原则上,一个配线区所辖住户数量控制在300户左右;一个光缆交接区所辖住户数量控制在120户左右.
3、用户光缆采用星型方式建设,配线方式采用交接配线方式处理。用户光缆及配线设备的容量应能满足远期各类通信业务的需求,并应预留不少于10%的维修余量。用户光缆的建设容量原则上不大于144芯。
4、用户光缆在小区管道中布放时,每1条光缆应单独占用1个子管。
5、用户光缆各段光纤芯数应根据光纤接入的方式、住宅建筑类型、所辖用户数计算。
6、用户接入点至每一户家居配线箱的光缆数量,应根据地域情况、用户对通信业务的需求及配置等级确定,本工程配置等级按低配置建设。
7、用户光缆自光交箱或电信间至住宅户内分纤时,光缆接续应不多于2次。
8、预留用户光缆纤芯应在光交接箱或电信间ODF成端做好成端,预留点宜设置在楼内分纤箱或光缆接头盒内。
本工程系在新建住宅小区红线内实施FTTH建设,由各用户接入点至每户家居配线箱建设用户光缆。
本小区用户光缆工程建设范围包括小区内共计9座高层建筑,建筑面积约5.4万平方米,共计涵盖住宅616户。
根据建设范围内小区用户分布情况,经过对小区内道路、建筑物及各种承载通信设施的建设路由进行详细勘察后,按照以上用户光缆设计原则,选择电信间、光缆交接箱位置及确定配线区所覆盖用户;确定用户光缆的建设路由、建设布局、建设容量及楼内光缆的分纤位置及入户方式。
配线区设置:根据甲方提供的设备间及电信间设置情况,本小区建设范围内共设置了3个电信间,1个设备间;故本工程将小区用户划分为3个配线区,其中01配线区覆盖272户、02配线区覆盖128户、03配线区覆盖216户。
电信间内安装的机柜采用三网合一的ODF机柜,三家运营商主干光缆分别成端至此机柜内的运营商光纤位置区域;故无需在电信间内再次安装三家运营商的机柜。
用户接入点设置:
本小区根据电信间设置情况,确定3个用户接入点位置,即设于6#号楼地下室的01电信间(面积17.52㎡);7#号楼地下室的02电信间(面积39.82㎡);8#号楼地下室的03电信间(面积39.48㎡)。
设备间位置:9号楼东侧负1层的设备间(面积23.55㎡),运营商由本小区#9号楼东侧附近设置用于衔接的#01号通信井衔接至设备间。
工程主要建设内容为:电信间安装ODF、敷设用户光缆、敷设蝶形入户光缆,安装楼层光分纤盒、光缆成端及测试等内容。
由用户接入点(ODF)或各个光交接箱向小区用户所在楼栋敷设用户光缆时,用户光缆均采用管道布放;楼内光缆分纤设备则根据各楼的实际情况,安装在高层楼内竖井或多层楼内纵向管路壁龛内,根据各楼每层户数,确定光缆分纤设备的楼层位置。由分纤设备至楼内家居配线箱,沿楼内墙体及地面预埋暗管敷设1芯蝶形入户光缆,并做好成端接续处理。
本工程共安装ODF机柜3座,建设格式规格及程式的用户光缆732芯,建设FTTH小区用户616户。具体建设配置见下表:
用户光缆配置表
1、ODF光配线架安装
(1) ODF架安装位置、机面朝向应符合设计要求。
(2) ODF架安装垂直偏差应不大于3mm。
(3) ODF架相邻机架应紧密靠拢,列内机面平齐。
(4) ODF配置的尾纤及适配器型号为SC型号。
(5) 光纤连接线应布放应整齐,架内与架间应分别走线。
(6) 光纤连接线静态曲率半径应不小于30mm。
(7) 在安装ODF时,应参照安装手册,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其中适配器和光缆尾纤的安装序号详见图纸。
<span style="max-width: 100%; co